“苏超”百日走笔:当悬念落地,热爱正浓丨欢乐苏超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5:09:31阅读次数:0

苏超开赛第100天,凌晨三点,写完常州队首球首胜的稿子,按下发送键。屏幕的光映着窗外的寂静,一种奇异的、混合着巨大满足与轻微失重的疲惫感涌上来。这感觉如此熟悉——像追了99集的悬疑剧,在真相大白的瞬间,竟有一丝不舍。

一切,源于那粒迟来的进球。

常州奥体中心,从第70分钟我的内心就在疯狂拉扯:这轮再不进,下轮还跟不跟?跟,可能错过争八的腥风血雨;不跟,万一就在下一轮破咒,这百天追踪的“笔画保卫战”岂不功亏一篑?就在这荒唐的职业盘算中,王海宁带球从我面前的边线掠过。

传中,门将脱手,赵连平补射!皮球入网的刹那,周遭的炸裂欢呼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——我懵了。直到赛后采访常州球员那颤抖的声线、主帅樊毅通红的眼眶,才将真实感一点点砸进心里。原来最大的悬念落地,真的会让人怅然若失。

100天,从哪说起?

图片
(记者在徐州主场直播中)

此刻高铁飞驰,窗外江苏的水网流淌,脑海里的胶片却开始倒带、旋转、重叠:

揭幕战时何曾想到,这项起初“并不以为然”的赛事,会如此深地嵌入我的生活与心跳?

南京无锡“五台山雨战”,泥浆裹挟着飞铲,球迷的嘶吼穿透雨幕——原来草根足球的纯粹热血,能烫得人眼眶发热。

盐城球迷跨越滩涂,在宿迁主场筑起一片浓烈的“黑”,那份异乡呐喊的狂热,是苏超版图最动人的注脚。

苏州少年寇程1分17秒的苏超最快进球,那鲜衣怒马的锐气,是青春最好的宣言。

南京奥体的60396人!业余赛事的上座神话,山呼海啸中那场0-0的闷平,也是“专业”与“热爱”的磅礴交响。

村支书戴虎打入联赛第100球前,小伙伴们掰手指计算比分的专注,是足球融入工作的奇妙切片。

而我自己呢?

每周雷打不动的部门专题会,《欢乐苏超》专栏从尝试到习惯,直到成为某种责任与牵挂。电台直播连线、出镜评述时越来越“放飞自我”——只因对这片绿茵太过熟悉,熟悉到忍不住把最真实的激动、遗憾甚至吐槽都倾倒出来。

图片
(同事看直播时捕捉到的我)

相比起看台上纯粹的球迷,记者的身份让我拥有了更多:

听见更衣室里压抑的喘息与胜利的咆哮,触碰到失利者强忍的泪水和教练沙哑的战术板敲击,也记录下球员们讲述本职工作与足球梦想碰撞时的骄傲与无奈。我看到了汗水如何浇灌出“专业化”的蜕变,看到了球迷组织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,看到了赛事保障团队在聚光灯外的严谨与辛劳。

所以,100天,如何定义苏超?

或许,她根本不需要定义。

图片
(办公室里的13件城市联赛球衣)

有人在这里收获了血脉贲张的热血瞬间;有人在这里被最本真的坚守与温情击中;有人在这里实现了从草根到英雄的梦想跃迁;而于我,则收获了职业路上一次酣畅淋漓的奔跑,一次深入肌理的成长——对足球的理解,对这片土地的情感,从未如此丰沛。

感谢2025年的夏天,有苏超。

感谢她以如此蓬勃、真实、甚至有些粗粝的模样,存在于江苏的十三座城市之间。感谢她让我们相信,在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外,还有这样一片纯粹由热爱浇灌、因参与而滚烫的绿茵江湖。珍惜她的现在,珍惜这无需过度粉饰、充满烟火人情的纯粹模样——因为这份纯粹,正是她最动人的专业底色。

高铁到站,南京的炽热与今晚宁盐大战的烽烟渐近。100天不是终点,而是下一段传奇的起点。常州队的笔画已补全,而苏超的故事,永远写在第101天的朝阳里。

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/王文欢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